站内搜索

农产品出口课程实验建设工作总结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实验)》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由卓骏编著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因为该教材理论阐述比较全面,可以做适当取舍,加些案例,在实用上作拓展。

二、扩展性教材的使用

在教学中,除使用现有教材外,为了配合教学、扩展学生知识面,又使用了一些国内新的教材。包括《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由陈宪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国际经济学》由保罗·克鲁格曼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世格贸易实务模拟软件》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配套实验软件(教材),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而选购的,针对性强,内含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本科生所要求做的全部实验,条理清楚,学生易掌握,其配套的实验报告册也是根据实验指导书多次改编而成的。

四、教学过程总结

1.目前所采用的教材是中文教材,主要考虑学生整体的英文水平和经济学理论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章节安排,总共讲授十一章节。

2.课件是全英文,讲义以英文为主,教案目前汉语为主,争取达到全英文。

3.授课过程中,汉语讲授为主,教师外语授课的比例依然很低,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目前还只是着重课本内容的学习,口语表达仍然有待大力提高。

4.由于学生的英文能力较弱,因此,目前的教材采用中文教材,但是通过课堂布置英文思考题和全英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注重英文的读和说,逐步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作业和思考题。

5.强调课前预习,由于全英文课件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阅读和理解的难度较高,仅凭课堂学习远远不够,因此,每节课都安排了预习的内容。课前检查预习的效果,并和平时成绩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6.目前安排作业以英文形式,但学生的答题目前仍然以汉语形式表述,主要是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弱,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7.课堂互动形式主要是: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有选择地要求学生先读,然后进行讲解,这种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一方面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和预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督促学生主动在课余时间学习本课程。学生课堂互动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8.每节课在课前和课后,询问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在预习环节遗留的问题和在课堂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

五、存在问题

1.学生的英文基础比较弱,上课的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全英文课件对学生而言,学习和理解存在相当困难,特别通过和个别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英文贸易理论表达的过程中还存在“读不懂”、“理解不了”、“英文太难”等问题。

2.对教师而言,由于缺乏英文表达的积累和练习,教师用英语讲课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高英文讲授和表达的比例。

3.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全部教学内容的话,进度就会很慢,如果仅仅以重点为主的话,有相当比例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而言依然不通。

4.对学生来说,英文作业显然难度很大,英文试题难度更大,这是目前一个需要重点强化的方面。

六、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发现问题、督促学习的功能和效果。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

3.适当增加课堂讨论与分析,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尽可能地安排全英文作业。



Copyright© 2019 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人:高晓婷  联系电话:0913-2133019  联系地址:渭南师范学院逸夫实验大楼106室  在线QQ:2757935025